和农民一起栽插秧苗,在同吃、同住、同劳动中,体验稼穑的艰辛,倾听群众的心声,这是四川省广安市国税系统新录用公务员的第一课。进行换位体验,增强血肉联系,这种做法很有意义。
据报道,这些下乡干活的新录用公务员,大多数是85后、90后,很多是“三门”干部,基层生活、群众感情正是亟须填补的职业空白。诚然,下乡体验的时间有限,各人的收获也不同,但这段经历的最大价值正在于,增强公务员们的换位意识,多从群众立场上想问题办事情,多为群众的事情谋划打算,为拉近干群距离、强化宗旨意识打下坚实基础。
“纸上得来终觉浅,绝知此事要躬行。”了解实情,体察民情,需要“换位体验”的现场意识、务实精神。翻看不少驻村干部的日记,常常看见这样的体会:在老乡家拉家常与在办公室接待群众来访不一样,睡在农家硬板床上考虑问题与坐在办公室沙发上考虑问题不一样,能够发现平时在办公室看不到、听不到的问题,学到在办公室学不到的新思想、新话语,拿出在办公室想不到的新思路、新举措。
换位,不仅是换了地方、变了场景,更在于换了视角、多了关切。有人感慨,所谓体验就是“以身体之,以血验之”,那是一种非常深刻的浸润。换的是“位”,尽的是“心”,“体”的是实践,“验”的是思想。只有全身心投入,敞开心灵、求真务实地“望闻问切”,才能摸清现实的脉搏、听到真实的呼声。倘若身到心不到,蜻蜓点水而来,走马观花而去,搞了形式,丢了实质,留下影子也是阴影,垒起的只能是离心墙。不端官架子、不搭花架子,才能避免“官本位”视野下的盲区和误区;将心比心、以心交心,才能与群众心心相印,实现心往一处想、劲往一处使。
实际上,不只是新录用公务员,广大党员干部都应强化换位意识、坚持换位思考,以之作为撬动群众工作的重要支点。一些民生工程之所以好事没办好、费力不讨好,症结往往是脱离群众需求、无视群众呼声。一些单位门难进、脸难看、事难办,也源于缺乏服务意识,不体谅群众办事的艰辛和难处。所谓“想群众所想、急群众所急”,从工作方法上,就是做好换位体验和思考,把准民情民意,从而把各项工作做到群众的心坎上。
当前,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正在群众家门口深入开展,效果怎么样,还得问群众的感受。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,从群众最关心、最迫切的问题入手,着力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,解决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,把改进作风成效落实到基层,真正让群众受益,努力取得人民群众满意的实效。开门搞活动,为民办实事,让群众来评判,这正是换位意识的生动体现。